为运输大动脉“脱胎换骨” 午夜争分夺秒的铁路人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工务段承担着宝中铁路宝鸡至平凉间136公里的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7月8日凌晨1时许,宝中铁路集中修的第一场施工率先在段家湾站至冯家山站间打响,他们要在180分钟内更换完一段350米长的钢轨。这条沟通西北与东部的大动脉将迎来“脱胎换骨”,进一步释放运能、提高运输效率和旅客出行体验,为暑运期间的行车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张晓联今年49岁,是宝鸡工务段千河线路车间的一名职工。在这次的施工中,他的任务是“打头阵”:用气割先将旧钢轨切成25米长的小段,方便后面的“大部队”将旧轨运走。只见他戴上墨镜,手持割枪,不到2分钟就将旧钢轨切割下来。下一道工序是上新轨,这个场面可以说是现场最壮观的环节,十几名职工面朝钢轨站成一排,手持撬棍插在钢轨下方,待施工负责人一声令下,大家一齐发力,一段钢轨便稳稳地落入轨枕槽中。一时间,撬棍碰撞钢轨发出的“叮当”声、众人一齐发力的号子声、钢轨在地面上摩擦的“沙沙”声同午夜的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在大山中奏响一曲专属于劳动者的歌。
孙柏航是2021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工。他当晚的职责是“卡轨距”。轨距就是两股钢轨间的距离,标准值为1435毫米。要想达到放行列车的条件,轨距的误差必须控制在标准值±2毫米范围内,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行车。孙柏航手拿轨距尺,不断地在钢轨间读取数据。如果太大或者太小,他身旁的老师傅就会用撬棍将钢轨往相应方向调整,等到轨距在允许范围内后,后面的职工将迅速将钢轨固定在轨枕上,避免松动。
时间在飞快流逝,转眼间,留给他们作业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了,350米的新轨已经更换完毕,紧接着还有最后一道重要工序:焊接。朱刚刚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和徒弟李子畅将一起完成这项工作。焊接完成后,他们俩接着对刚刚焊接的地方进行精细打磨、抛光,检查无误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无损检测,确认合格后,于5时开通线路、放行列车。
通讯员晁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