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两会版|“维修零差错”,看他如何成为飞机安全“心内科”专家
请锁定屏幕浏览 《青年说》第四十二期 青年说两会版|" 维修零差错 ",看他如何成为飞机安全 " 心内科 " 专家 唐佳朱江 2023 年 03 月 13 日 17:09 | 来源:人民网 - 强国论坛 他叫王海,长期奋战在飞机维修一线,从一级机械员做起,成长为技术运行部的车间工程师。2018 年,他还成为了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获得者。 2004 年,王海入职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作为普通一线维修工作机务人员,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发动机总拆总装。" 每天的工作简单枯燥,就是重复拆拆装装。" 一次,王海刚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师傅检查,顺口说了句:" 应该差不多了。" 谁料一向沉默寡言的师傅突然严肃起来,认真地告诫王海:" 我们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应该’‘差不多’,必须‘百分百’。" 的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 " 心脏 "。机修安全的背后,需要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瑕疵。" 从那一次开始,我明白了把一件简单的工作认真重复千遍就是不简单,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就是职责所在。" 王海说。 此后的王海凭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技术水平,逐渐成长为二级机械员、检验员、领班和工程师," 零差错就是我的工作标准。" 身为工程师,王海多次妥善处理维修险情和突发事件,也担负起了国内外很多航空公司外场排除故障的工作。 "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国外更换发动机齿轮箱。" 王海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一般情况下,这项任务需要三个车间机械员和一个放行工程师。" 但当时由于车间人手紧张,最后只安排了两个人,我和一个放行工程师。在维修过程中突发意外,一个封圈从发动机内部掉了下来,该封圈位置隐蔽特殊,在靠近发动机中心的位置,只有通过一个直径约 3 厘米、长约 1.5 米的小孔才能安装回去。" 据王海介绍,当时肉眼根本看不见封圈的安装位置。如果这个封圈无法在现场装回,那么整台发动机都要从飞机上拆下来送回公司车间修理,这就意味着更长的维修周期和更昂贵的维修成本。 " 我联系了公司经验丰富的同事,让他们模拟现场情况用拆成零件的发动机去测试是否可能装回去,同事表示难度非常大,基本不可能。" 王海觉得不应该就这么放弃,便与现场的工程师经过细心观察和科学研判,设计了一个简易工具,并亲自去当地的市场买原材料,借助孔探设备观察。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停机坪的地面晒得滚烫。" 我们躺在地上,从早上 8 点到下午 6 点,几乎是用同一个动作不停地尝试,经过上百次尝试后,终于把封圈装回原位,避免了发动机返厂,也为航班的正常运行争取到宝贵时间。" 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王海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坚守着。 本着 " 不大材小用、不小材大用 " 的原则,王海还和同事一起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岗位责任制、师带徒制度、绩效评估制度以及经验交流机制等,以提升班组的管理水平。他还在工作之余,走进学校和工厂的宣讲会,向学生和工人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今年,王海光荣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我一定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王海说。 往期回顾 《青年说》第一期:世界滑雪冠军郭丹丹:" 我仿佛找到了第二个使命 " 《青年说》第二期:五年前失之交臂的金牌,我一定要夺回来! 《青年说》第三期:杨倩,追求一种极致的平静 《青年说》第四期:他们都叫我 " 萌萌的女汉子 " 《青年说》第五期:" 虎年吉祥物 " 来了!三星堆发掘现场负责人拆 " 盲盒 " 《青年说》第六期:描绘一幅名叫 " 中国文化 " 的美丽图画 《青年说》第七期:从高亭宇到闫文港 历史性突破背后有 " 风 " 相助 《青年说》第八期:走过 22 个省市区,她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模样…… 《青年说》第九期:穿山甲野保人渴望更多同行者 《青年说》第十期:纪洲丽:我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做讲解 《青年说》第十一期:在港珠澳大桥,他从博士司机变成副总工 《青年说》第十二期:9 年,他缘何当上非洲酋长 《青年说》第十三期:什么样的故事能够跨洋 " 出圈 " 《青年说》第十四期:他,不断探索安保行业 " 天花板 " 《青年说》第十五期:20 年,她的青春与中国航天 " 完美对接 " 《青年说》第十六期:这位 80 后研发的中国 " 芯 ",被称为 " 开创性进展 " 《青年说》第十七期:船舶 " 裁缝 " 巧手织起海洋强国梦 《青年说》第十八期:" 没有什么比尽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价值 " 《青年说》第十九期:90 后 " 新农人 " 王伶俐返乡创业记 《青年说》第二十期:他会观云测雨,而且用上了大数据 《青年说》第二十一期:科技强农|大黄鱼 " 搬家 " 深远海,身价翻了好几倍 《青年说》第二十二期:赵雪东:想起援藏,眼睛总会湿润 《青年说》第二十三期:科技强农|"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 《青年说》第二十四期:在着陆场为航天员撑起 " 保护伞 " 《青年说》第二十五期:" 手可摘星辰 " 在他手里化为现实 《青年说》第二十六期:搞摄影做文创 90 后乡村教师把 " 城市教育 " 带进大山 《青年说》第二十七期:13 年,他一直在为做强 " 中国芯 " 寻找 " 好 " 种子 《青年说》第二十八期:党的二十大代表丁宁:做更多的事,凝聚更大力量 《青年说》第二十九期:再现历史华彩,他重建 " 失传 " 印染工艺 《青年说》第三十期:爱找问题想办法," 最帅交警 " 用双脚丈量街道 《青年说》第三十一期:" 立即返岗 " 刷屏后…… 《青年说》第三十二期:" 勤能补拙 " 有没有科学依据?她的团队证实了 《青年说》第三十三期:" 坚持到底,不需要轮换!" 《青年说》第三十四期:夺金后,他把目标瞄准了全世界玩家 《青年说》第三十五期:致敬人民警察丨 23 厘米!这道疤痕是一枚特殊勋章 《青年说》第三十六期:" 我在现场听冬奥是另外一种幸福 " 《青年说》第三十七期:她的 " 航空梦想 " 让战机拥有更多可能性 《青年说》第三十八期:育警铸剑,她把论文写在祖国边防 《青年说》第三十九期:12 年,他写满 84 本迎客松监测日记 《青年说》第四十期:办理税收业务时,她在心里按下 " 秒表 " 《青年说》第四十一期:" 红色文物不应该躺在库房里 " ( 责编:朱江、贺迎春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