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严密法治 " 护航 " 生态环境、以精细化法治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云南省注重强化 " 三个定位 " 建设法治保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中央依法治国办对云南开展法治督察中,被通报为法治领域典型经验做法。

多元化解纠纷

回应群众诉求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观澜街道十里铺村,一场持续了大半年的邻里纠纷,随着蒙自市人民法院驻观澜街道调解工作室的进驻,成功化解。

去年 7 月,蒙自市人民法院驻观澜街道调解工作室成立。工作室采用 " 法官 + 人民调解员 " 直接进驻的模式,由法官助理宋洁和两名人民调解员组成。在一次下乡摸排中,宋洁从网格员处了解到,因历史原因,十里铺村的两户群众相邻土地的边界不清。其中一家在交界处修建了围墙,挡住了另一家农机进来的道路。

在法院立案窗口工作过的宋洁心里清楚,邻里矛盾化解不力,很容易激化升级,引发诉讼案件。于是,她带着工作室的两位人民调解员,一个月内三次走访、劝说纠纷双方,并联合村委会和第三方土地测量公司,给两家重新丈量了土地,明确了四至界限。最终,两户人家接受调解各退一步,围墙也得以拆除。

为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红河州两级法院从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出发,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20 年 8 月 1 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审议通过,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全州法院设立的诉调对接中心 14 个,特邀调解员 459 名,诉前化解矛盾纠纷案件达到了一审民商事案件总数的 56.13%,诉前委派调解成功率达 46.83%。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巡视员董桂琼介绍,云南法院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多元纠纷解决与诉讼服务集成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成效显著。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

最近,在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抚仙湖沿岸,一些红色、黄色的界桩接连竖起来。

" 红色的是湖滨生态红线界桩,黄色的是湖泊生态黄线界桩,‘两线’界桩将抚仙湖保护范围永久固定住,为抚仙湖‘留白、减负、休养生息’留足生态空间。"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为扎实推进高原湖泊保护治理,2022 年 4 月 6 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九大高原湖泊 " 一湖一条例 " 修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了各湖泊保护条例修改的责任部门。同时,云南省完成高原湖泊 " 两线 "划定工作,制定 " 三区 "管控指导意见,以法治手段保障高原湖泊的保护与治理。

在云南,法治护航生态保护的故事有很多。2021 年,一群亚洲象北上南归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但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象群的活动也对活动区域内农户的农田和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怎样既保护好亚洲象,又维护好农户的合法权益?2022 年 3 月 9 日,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依托辖区的思茅港人民法庭,在位于六顺镇的亚洲象繁育中心挂牌成立了法律服务点,组织司法所、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等召开协调会,就之前梳理出的一批定损未理赔案件,促成保险公司与农户达成补偿协议。

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与贵州、四川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设立昆明环境资源法庭,织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网络……云南省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力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整合优质资源

服务对外开放

随着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持续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密切。为给中资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云南省司法厅积极整合调动全省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动云南律所、律师 " 走出去 ",不断拓展涉外法律服务。

2017 年,云南省司法厅统筹整合律师事务所资源,提出 " 抱团出海 " 理念,在缅甸仰光设立律师事务所,以 " 党建共建、投资共筹、发展共谋、管理共治、人才共用、资源共享 " 的模式,一体打造云南律师境外法律服务品牌。

除了大力拓展涉外法律服务,云南还注重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规则对接联通。同时,建立健全国际化、专业化的法治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成立云南省律师协会南亚东南亚法律服务中心,为与周边国家深化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经济观察报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经济观察报 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