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考古,公布多项成果!
一号坑发掘现场
日前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
公布多项取得的考古成果
截至目前
这次发掘共清理出陶俑 220 余件
陶马 16 匹
战车 4 乘、鼓 2 处、鼓槌 1 处、
漆盾 1 处、笼箙 3 处
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
共计千余件组
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
多图了解本次发掘成果
↓↓↓
长兵器
已发现几十件长兵器
有铍和戟这两种
铍
据介绍
铍是将类似短剑装在长柄上
与现代的刺刀相像
长兵器组合
这一发现
还订正了
过去将铍视为短剑的错误
戟
戟
则是前矛后戈的组合体
考古专家拍下的这张照片 ↑
记录了兵俑手握长兵器的姿态
历经 2200 多年埋藏
兵器木柄早已腐坏
但兵俑紧握的手势未改
力量感依然十足
短兵器
这张照片 ↓↓↓
记录了秦俑佩戴青铜剑的最初姿势
《史记 · 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刺秦王
有 " 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 " 的记载
佩剑俑的发现
还为解决 " 王负剑 " 是怎么背的这一谜题
提供了线索
秦代的 " 远射兵器 "
本次考古发掘
秦代 " 远射兵器 " 的真实面貌
也变得清晰起来 ↓↓↓
三捆青铜箭整齐码放
一把炭化的弓弩倾倒在兵俑残片中间
一号坑 现场修复展示区
秦军如何排兵布阵有新解
此前的考古研究显示
秦俑一号坑分为 11 个过洞
本次发掘集中在俑坑的中后部
包括 8-11 号 4 个过洞
8-10 号 3 个隔墙
以及俑坑的北部边壁
整体上
延伸了 8-11 号过洞发掘范围
共清理出陶俑 220 多件
陶马 16 匹,战车 4 乘等
据专家介绍
通过本次考古发掘
进一步发现
秦俑一号坑军阵的部分排布规律
秦俑一号坑发掘领队申茂盛介绍
前区排列全部是战袍俑
是前锋部队
前锋部队的两侧是介帻俑
中间的俑头上是圆髻
圆髻的俑后边发现全部是扁髻俑
不同的发式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可能在作战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
根据密度推算
秦俑一号坑陶俑、陶马
就有 6000 多件
构成车兵、步兵大型方阵
再结合二号坑、三号坑
步兵、骑兵、战车
以及指挥机关交相呼应
现有研究通常认为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卫戍部队
按照秦汉时期崇尚的 " 事死如事生 " 的理念
或许这些队伍严整的兵马俑
能反映出秦代
排兵布阵、横扫六国的历史场景
一审丨编辑 安周霜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