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

新华社拉萨 3 月 17 日电题:从 " 二牛抬杠 " 到 " 铁牛 " 满地——西藏农业现代化掠影

新华社记者格桑边觉、刘洲鹏

16 日,西藏多地举行传统的春耕仪式,开犁播种。清晨,56 岁的扎西次仁早早来到一处宽阔的农田上,同村民一起参与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

记者在林周县强嘎村看到,33 台农用拖拉机面向东方,停放在连片的农田上,侧面停放着由村农机合作社的数台大型耕种机和收割机。" 过去耕地都是用‘二牛抬杠’,但是大家现在都用拖拉机了。" 站在田埂上,扎西次仁感慨道。

西藏地区使用 " 二牛抬杠 " 犁耕法的历史悠久。据《西藏王统记》记载:上丁二王时,古代藏族人民已 " 制犁与轭,合二牛轭,垦平原以为田 "。作为藏族人民因地制宜采取的犁耕方式,在西藏也有 2000 多年历史。上世纪 50 年代,西藏仍使用木犁,铁制农具尚未普及。

" 旧西藏农业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生产工具总量也不足。" 今年 97 岁的次仁拉姆说。1959 年,西藏民主改革时,包括她在内的 11 户朗生,生产工具只有 2 个旧犁铧、3 个旧木犁架和 3 头耕牛。他们自发组织了 " 朗生互助组 ",弥补了生产工具的不足。

民主改革后,国家无偿向西藏农牧民发放数以百万计的铁制农具,自此铁犁开始代替传统的木犁。在实现铁犁牛耕的重大突破后,西藏又推广各种农业机械。上世纪 70 年代,拖拉机第一次进入西藏乡村,藏族人民以迎接新娘的隆重仪式迎接 " 铁牛 "。

" 现在,开手扶拖拉机是一个农民的基本技能。"69 岁的普布多吉曾是西藏山南乃东区格拉村第一位手扶拖拉机手,他至今对此引以为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后,他家先后三次更新拖拉机。

据了解,自 2005 年国家在西藏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中央及自治区财政投入补贴资金 24.53 亿元,补贴农机具产品,补贴标准达市场销售均价的 30% 左右。

西藏: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

3 月 16 日,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强嘎村的春耕仪式。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如今,在西藏农村,拥有拖拉机不再是稀罕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根据初步统计,截至 2022 年底,西藏农机总动力达 731.1 万千瓦,农机装备拥有量达 54.56 万台套,其中拖拉机达 28.7 万台。

同时,从 2012 年开始,西藏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至今累计建成 396 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近八成,并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方便机械耕作。

" 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这是一场革命。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大量的劳力从地里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三产业或是劳务输出,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说。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经济观察报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经济观察报 对此不承担责任.